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戰鬥機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戰鬥機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空軍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空軍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近幾年來,我國空軍裝備快速發展,服役了眾多先進的戰機,比如殲-20,殲-16和殲-10C戰機。像殲-7和殲-8戰機也不斷退役,不過目前這類戰機還有一部分服役,其中就包括殲-8戰機,殲-8戰機自誕生以來,在很長時間內曾是我國的主力戰機,目前還有很大利用的空間。
殲-8戰機
曾是我軍攔截“逆火”的中堅,服役迄今40年作為在那個年代誕生的二代機,殲-8戰機明顯是一架“米格-21放大版”。氣動布局幾乎和米格-21/殲-7如出一轍:三角翼、機頭皮托管式進氣就足以證明它是一架針對高空高速而設計的帶有截擊意味的殲擊機。總體來說,隻具備白天作戰能力、隻能攜帶2~4枚PL-2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的殲-8在當時都被稱為“和平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肯定是一架落後至極的二代機。
殲-8早期型號
正是這款“和平鴿”二代機,在當時卻需要對抗北方鄰居的“逆火”戰略轟炸機。按照戰爭設想,即便是從共青城起飛,最大航程都能在中國大半國土上空畫一個圈、能攜帶核彈且能作超2馬赫、在2萬米高空進行高空高速飛行的戰略轟炸機是絕對的強敵。而當年的中國空軍殲-7戰機全部頂在北方一線,其他方向上幾乎隻有殲-5甲、殲-6戰機。
此時的殲-8戰機真像拉長的米格-21
更何況,中蘇關係惡化隨之帶來的是蘇聯停止對我國的一切國防科研成果交流、軍事裝備貿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強國又處處打壓著中國。在這樣嚴峻的條件下,搞出來的“米格-21放大版”殲-8帶著應急的色彩,卻又處處顯著無奈:這反映的不光是中國空軍對假想作戰環境需求的迫切,也反映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孱弱。
殲-8戰機發展圖譜
隻不過,這款二代機雖然在中國空軍的作戰序列中仍占一席之地。殲-8戰機誕生時提出的攔截“逆火”戰略轟炸機的目標最終化解,先進戰機我們又不缺,為什麽稱殲-8這款二代機迄今為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呢?
殲-8D/DF:槍挑F-22的主角,雷達的一些能超過蘇-27SK掛載中距空空導彈的殲-8DF戰機
10年前,“殲-8槍挑F-22”仍然是網絡論壇中幾乎每月一次出場的帖子。作為一款強調高空高速的二代機平台,殲-8D/DF盡管搭載了準三代機的1493雷達,實質戰鬥力卻仍然相當孱弱。麵對F-22A裝備的AIM-120空空導彈和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殲-8D隻能發射PL-11半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並不能對其構成實質的威脅;而殲-8DF雖然升級到可以發射PL-12的程度,但在那時也隻能承擔“導彈載機”的發射平台,在地麵雷達站、指揮係統的調度下驅離。
殲-8DF戰機
很明顯,若在當時殲-8D/DF和F-22A爆發一場空戰,那麽坐擁雷達、導彈、代差優勢的F-22A將能打出一個很令人吃驚的成績。殲-8D/DF雖然具備過在實戰模擬對抗中擊敗過蘇-30MKK,可那是在1.8萬米的高空。要知道,殲-8DF可是具備著以2.5馬赫的高速在2.5萬米的高空作戰的能力,專為高空高速截擊而生,所發射的PL-12主動雷達製導中距空空導彈在電子係統的能上也較俄製R-77好,蘇-30MKK戰機無論是發動機的高空能還是導彈能均不及,被擊落實屬正常。
殲-8D戰機
說到這,必須得提一下殲-8D/DF的研製。殲-8D早在1990年就已經首飛,1996年正式定型,可以發射“阿斯派德”和PL-11兩款半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在作戰時可以通過翼下4個掛架掛載2枚PL-11/阿斯派德空空導彈和2枚PL-5、PL-8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但是,殲-8D主要裝備海空軍航空兵的拳頭部隊,設計時主要考慮提升探測能力、火控係統的能,並且大多在殲-8B型平台上改進得來。
正在進行空中加油的殲-8DF戰機
殲-8DF在2000年首飛,采用了與殲-10相同的1493型平板縫隙雷達,對雷達漫散射特征3平方米大小的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達到110km,要較蘇-27SK的N001雷達多10km。再者,殲-8DF具備發射PL-12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的能力,在航電係統的能水平上要較蘇-27SK好。更重要的是,同時,殲-8D/DF戰機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可以增加續航時間,來彌補航程上的弱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殲-8DF在2000年左右成為了我軍唯一在產的、可以發射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的準三代戰鬥機:無論是1992年後引進的76架蘇-27SK/UBK還是1998年後生產的105架殲-11A,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在殲-8DF誕生後3年,殲-10戰鬥機才交付部隊,結束了我國空軍沒有裝備自研三代戰鬥機的曆史;8年後,殲-11B戰鬥機交付部隊,結束了我國空軍相對倚重的雙發重型戰鬥機不具備發射主動雷達製導中距空空導彈的曆史。
為什麽未來仍難以有飛機替代殲-8?隻因殲偵-8F:這是中國空軍的獨苗機種殲偵-8F戰機
看到這也許有人問了,即便殲-8DF再先進,也是在21年前誕生的飛機。更何況殲-8DF是一款以二代機平台搭載三代機航電升級的準三代機,我軍在其後還有殲-10、殲-11兩大係列共7型正兒八經的三代/三代半戰鬥機,為什麽說迄今為止殲-8係列仍然無法替代?事實上,純粹是因為殲偵-8F這款高空高速偵察機。
其實,軍事偵察發展到如今,利用偵察機進行航拍偵察已經不是軍事偵察的主要手段了。況且,偵察機需要飛臨敵軍甚至是敵國上空進行航拍,危險太大,也容易招致輿論方麵的不利影響。況且我國擁有極大量的察打一體無人機、長航時偵察無人機和偵察衛星,為什麽還需要保留殲偵-8F偵察機?
美國RC-135電子偵察機
雖然偵察衛星、偵察無人機等發展至今已經相當發達完善,但是中、美、俄三大國仍然保留著一定量的有人駕駛偵察機。其中,美國保留的仍然是在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與我國交過手的U-2“蛟龍夫人”和EP-3電子偵察機、RC-135電子偵察機,俄羅斯也保留有蘇-24偵察機,甚至研發出了圖-214R電子偵察機。我國空軍除了殲偵-8F以外,還存在著圖-154電子偵察機。
高速飛行橫穿大樓的殲-8戰機
好在殲偵-8F脫胎於二代機平台,具備著優秀的高空高速能。當今世界各國對於高空高速入侵的空中目標都沒有太多的辦法實質攔截,況且殲偵-8F並沒有攜帶武器裝備的能力,可以以接近2馬赫的高速飛行,並以雷達、機載偵察設備進行偵察。在高空高速進入、脫離的狀態下,殲偵-8F可以很快地完成任務。
作為殲偵-6退役後,我國空軍唯一保留的單座偵察機,殲偵-8F可謂是中國空軍現役作戰裝備序列裏麵的一棵獨苗。過分強調高空高速的二代機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將極難有繼任機型來替代高空高速的殲偵-8F,我國航空工業也不可能再專門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研製一款專業的高空高速偵察機。
小結殲偵-8F偵察機相比無人機、偵察衛星的優勢是可以在強電磁幹擾環境下仍然能執行任務,也能實時變換高度、方位角,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更換不同的偵察模塊:殲偵-8F前起落架前方就是光學偵察模塊,可以根據更換其他模塊,也可以通過掛點掛載不同偵察模式的艙,進行不同。
無偵-7無人偵察機
而無人偵察機雖然可以做到長航時巡航,滯空時間可以達到24小時以上甚至是洲際飛行,但就目前的技術水平和需求而言,現有的無人偵察機並不可能大規模地擁有超音速飛行的能力,放眼全世界也隻有中國的無偵8、美國的SR-72兩款無人機可以實現突破2馬赫的飛行,目前來看,發展無人偵察機是個趨勢,不過目前也需要一定數量的有人駕駛的偵察機配合使用。無人機實時操控的技術也有一定的局限:在脫離了信號基站、需要衛星中繼傳導操控信號操縱的時候,無人機傳回基地的畫麵是會有延遲的。而偵察衛星的偵察方位角固定,飛行高度固定,也無法在發射之後更換偵察模塊。
殲-8戰機寶刀不老
總體來說,無論是殲-8B還是準三代機殲-8D/DF,均存在著極大的設計局限。用於作戰的機會都將越來越少,在殲-20、殲-16和殲-10C打頭陣的當前,連殲-11A、殲-10A這兩款標準的三代機都鮮有露麵的機會,隨著殲-20、殲-16和殲-10C的數量越來越多,作戰部隊中的殲-8D/DF將會越來越少,而“獨苗”殲偵-8F將會堅持到可替代它的偵察機的到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